您当前的位置:都市生活圈资讯正文

安徽肥西三官庙发现二里头文明遗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12 21:15:56  阅读:7546 作者:责任编辑NO。谢兰花0258

发现的一批铜器是安徽省初次经考古开掘出土的夏代铜器群,也是全国范围内除二里头遗址之外发现这一时期铜器最多的地址。

三官庙遗址坐落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桃花镇顺和社区西南900米(原三官庙村),坐落于派河北岸台地之上。遗址呈台墩型,高出周围地表约5米,台墩底部大、上方内收,东北部被取土损坏,现存台墩总面积4000余平方米,上部面积约2500平方米。地表长有茂盛的树林。在引江济淮工程线路的规划中,三官庙遗址悉数被河道占压。为合作工程建造,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掌管、肥西县文物管理所合作,于2018年7月30日开端对遗址进行考古开掘,至2019年12月郊野开掘根本完毕。历时500余天,共揭穿面积2100余平方米。

▲三官庙遗址方位图

▲三官庙遗址遗址布局示意图

▲遗址地势及布方图

▲三官庙遗址开掘前俯拍

▲三官庙遗址开掘后航拍

开掘经过和办法

遗址被取土损坏后,现存形状近曲尺形。在遗址上共布10×10平方米的探方20个,10×6平方米的探方1个;在遗址北端、北部东侧、西侧南端、南部东侧共开1米宽的探沟5条,长度分别为14、9、30、26、9米,将遗址现存部分根本全面掩盖和解剖。开掘时留意各探方地层之间的操控,关于一些要害的界面进行全体揭穿、阶段性展现和记载,针对要点遗址做出异地搬家的计划,再将剩下部分悉数整理至生土。对遗址周围进行拉网勘探和长探沟开掘相结合的办法,确认无壕沟存在。

开掘进程顶用RTK进行遗址地势的测绘,记载遗物的三维坐标;用无人机对面积比较大的遗址和遗址各时段的全体相貌进行航拍;对房址内出土的人骨进行现场判定、并收集骨骼样本进行细心的检测;各个探方中的每一层堆积、每一个遗址都进行浮选土样和植硅体土样的收集,并对房址地上进行网格局取样;对保存较完好的陶器,现场进行内壁残留物收集;对部分遗址和遗址上的重要剖面进行多角度拍照并制造三维模型;对出土的铜器及时进行金属成分和铅同位素等检测剖析。

遗址结构和遗址

经过开掘,能够比较清楚地获悉遗址的全体结构。遗址最初选在河滨一个较高的生土台地上,先全体衬托一层黄色粘土,部分上方又衬托浅灰色土,再在遗址边际堆筑土垣。现在发现的土垣在散布遗址南、北两头,中心部位未相连,最宽处可达10余米。遗址大多坐落土垣内侧,上方叠压一层抛弃的红烧土堆积,整体呈外高内低歪斜状。红烧土堆积上方是清代的垫土,将遗址内部较低的当地垫至与边侧土垣相平,再在上方修建寺庙,寺庙毁弃后,最上层建有现代民居。

整个遗址的地层堆积呈南北两头厚、中心薄的特征,主体堆积是清代地层以下的部分。北部土垣堆积最厚的达2米,可分12层;中部堆积厚0.4米左右,可分3至4层;南部堆积厚度均匀1米左右,部分高出地表的土垣厚度可达2.5米,最多可分9层。

▲H26

发现的遗址除南北两处土垣外,还包含房址4处、灰坑38个、灰层7处、灰沟7条、坑5个、柱洞77个,还有螺蛳壳堆积、器物组、植物颗粒遗存等。

▲F2

▲F3

房址保存较好的有两处。坐落遗址北部的F2,残存烧土墙面和地上,房址由屋内寓居空间、屋外储物及活动空间、南部黄土隔墙三部分所组成,屋内发现三具不完好的人骨遗骸,屋内墙角及屋外放置数处陶器,方位明晰。坐落遗址南部的F3,为一处长方形、两至三开间的排房,保存有红烧土地上和部分墙面,部分墙面可看出有土坯砖的痕迹。

▲植物颗粒

▲植物颗粒特写

南部F3屋外的地上上,发现几处成组放置的陶器、两处平铺的植物颗粒遗存,地上上还涣散留存以武器为主的铜器十数件,这些遗存都叠压在抛弃的红烧土之下。

出土遗物

▲器物组

▲三官庙遗址出土石器

出土小件遗物共400余件,包含石器、陶器、铜器、玉器、骨蚌器、绿松石等。石器以锛、凿为主,合计200余件。

▲H2:1陶鼎

▲H4:1陶罐

▲T0403EH15:2陶斝

▲T0503E:2陶盆

▲T0602E:3陶盆

▲T0602E:20陶鬶

▲T0602E:21陶鼎

▲T0602E:22陶爵

▲T0602E:37陶罐

▲T0603W:6陶豆

▲陶纺轮

陶器包含纺轮近百件,还有鼎、鬲、豆、罐、爵、鬶、斝、盆、甑、大口缸、甗等,已修正40余件,以夹砂红陶、夹砂褐陶、夹砂灰陶居多,器表多施绳纹。

▲2019TST0204:16铜戈

▲2019TSTH27:1铜钺

▲QWZ3:1铜戈

▲QWZ3:18铜戈

▲T0103:6铜戈

▲T0104:4铜角形器

▲T0104:5 铜角形器

▲T0105:30铜器

▲T0204:5铜戚

▲T0204:15铜戈

▲T0206:1铜戈

▲T0502E:1铜钺

▲T0503W:4铜凿

▲T0503西:8铜戚

▲T0602E:12铜铃

铜器以武器为主,合计18件,包含戈、戚、钺、凿、角形器、箭镞等。还有骨锥、蚌刀、玉饰件、绿松石串饰残件等。

遗址时代及文明要素

从出土陶器的形制来看,少数器形如圆腹罐、鸡冠鋬盆、甑等可对应二里头二期,但其他器形如鬶、斝、爵等,体现出了较晚的风格,结合现在已有的少数碳十四测年成果,咱们我们都以为三官庙遗址的主体时代应当在二里头四期为宜。三官庙遗址陶器群本地特征较为显着,但可看出有稠密的二里头文明要素;铜器的工艺好像超出了既往知道中的同时代水平,其间宽刃多孔钺、角形器等较为稀有,体现出风格上的多样化来历。

遗址发现的含义

安徽中部江淮区域夏时期的考古学文明,一向以王迅先生提出的“斗鸡台文明”来命名,可是之前各个遗址点的发现都较为零星。尽管最近几年,安徽省在合肥周边区域发现了较多的相关遗存,但以三官庙遗址的发现最为典型、遗存最为丰厚、时代最为清晰。这一发现关于完善安徽江淮区域夏时期考古学文明的知道具有重要价值。

安徽省之前发现最早的青铜器,相当于二里头时期的铜铃、铜斝等,出土地址坐落肥西县邻近,距三官庙遗址仅数公里。此次发现的一批铜器,是安徽省初次经考古开掘出土的夏代铜器群,也是全国范围内除二里头遗址之外发现这一时期铜器最多的地址,在整个区域内同时期聚落中的方位显得特别的重要。

遗址自身的堆积特性,反映出遗址毁弃进程的突然性和灾难性。遗址聚落规划以及陶器反映的社会层次,无法匹配遗址中出土的一批高等级铜器,其背面躲藏的事情、以及这一事情与文献所载大的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耐人寻味。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修改:韩旭川

审阅:贾发达

转载请在夺目方位注明来历及作者 侵权必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原创性、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