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都市生活圈资讯正文

美国科学院606页的转基因陈述是怎样出炉的来看项目负责人的发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2-16 19:41:03  阅读:8199 作者:责任编辑NO。杜一帆0322

作者 | 洪广玉

201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了一份名为《基因工程作物:经验与展望》的报告,由于报告的权威、全面和详细,引起全球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那么,该报告是如何出炉的呢?

在今年4月的中美农业生物技术公众交流研讨会上,该报告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发表演讲,分享了报告立项中遇到的“趣事”,并对报告的主要结论进行解读,还发表了令人深思的观点。

演讲人/弗莱德·古德(美国国家科学院基因工程作物委员会主席,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昆虫学教授)

整理人/洪广玉

主要观点:

a、针对转基因这项重大的争议话题,不仅要关注技术问题,还要关注更广泛的领域;

b、项目委员会收集了700条公众意见,并邀请持怀疑态度的代表人士来发言;

c、公众期望得到一个直接的答案,但很难用一个词来概括“基因工程是好还不好?”

d、目前不能证明基因工程作物造成了环境问题

e、没有可靠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造成健康问题

f、转基因技术并未增加美国作物增产的速度

g、对转基因作物的监管,应该着重关注其产品,而不是过程

1、前期举行了“质疑者”的听证会

众所周知,这个报告是2016年发布的,不是非常新,但就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而言——转基因这个话题是历久弥新的。这个报告是由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共同出具的一份非常细致的报告,我们这个委员会(注:即基因工程作物委员会)受委托来进行一系列的研究试验,其中最重要的两项任务是:对声称基因工程作物及其相关技术有负面影响的证据给予评估,对声称基因工程作物及其相关技术有正面影响的证据给予评估。

我标重点的词是“声称”,其隐藏的含义是有人“声称”某个东西,那我们能找到什么证据来证明这个“声称”是确凿和准确的呢?这就要求我们对证据进行评估。

当时我们正真看到有各种各样的声明,它们覆盖了各种领域,如何对这些声明背后的证据进行评价呢?为此,我们成立了一个有20多人的委员会。在工作时,我们的态度都是严肃认真的,但下面这张图片有点搞怪,这是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前面的合影,那里有个爱因斯坦雕像。我们确实是一个多样化的团队,有人穿西装,有人穿休闲装,团队也包含了各种学科背景的人,我自己是搞昆虫和生态学研究的,还有做分子生物学的,做生物技术的,做风险沟通的,还有经济学专业技术人员,打扮最正式的那两位是律师。

下面这张表列出了为这项研究提供资金资助的单位,请注意,其中没有一点一家组织是生物技术背景的。

再回到我们的任务,我们应该对一系列声明进行调查和验证,工作范围包括基因学科本身,也包括法律层面。通常,在美国科学院做出的报告常常是只针对技术本身,但针对一项重大的争议话题,我们不仅要关注技术问题,还要“风物长宜放远量”,把目光投到更宽的领域。

那我们如何做出报告?我们参考了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的另外一项报告,这份报告是在1996年发表的,题目是《理解风险:在民主社会告知决定》,在这项报告中,并非纯粹从技术层面做出风险评估,什么叫“纯技术”——就是如“你被闪电击的概率有多大”,我们的这项报告提及的“风险评估”,既包括技术层面的风险评估,也包括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为价值观也决定了人们如何看待一个风险的重要性,因为人们心目中对于风险的重要程度评价是不一的。

这个报告中遵循这样一个主旨,即如果我们只从技术层面进行风险评估,得出的分析结果可能是以一个精确的答案回答一个错误的问题,这完全是牛头对马嘴,这对决策者来说也是无用的。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在技术层面加上哪些要素,才能回答正确的问题?

我们并不是闭门造车,只在一堆会议里看文献凭空想象问题,我们从公众那里收集信息,请不同利益方来提出看法,让他们作报告,提供信息。我们也鼓励公众向我们反馈,比如在他们眼中最重要的议题是什么?我们收集了700条公众的意见。

我们也重新审阅有关文献,审阅这些文献的时候,我们大家都知道它们已经多次被审阅过了,人们已经得出了相对统一的共识,那么如何避免重复工作呢?这就要从全新的视角来审阅。

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建立一个官方网站,如这个截图,人们可以在上面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提出一个新问题或者给出评论,并且还有更多的选项,公众能够获得更详细的信息。比如说这里有80份报告,其中有一些报告是在公众的集会上发表的,有些是在网络上发表的。

我们第一次召开面向公众的会议,是听取那些对基因技术抱有忧虑和担忧的公众的意见和声音,这就是第一次在公众会议上发言的人,可能大部分人你们都不熟悉,但“绿色和平”这个组织大家应该知道。这些人士代表的组织从不同层面对基因技术有疑虑,还有一些个人研究者,他们对基因工程技术从各方面提出问题,每个人有20分钟发言时间,提出他们最为关注和忧虑的问题。这确实对委会员的工作给予了莫大的帮助,因为他们提出的问题确实不是我们闭门造车能想出来的。

但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理解委员会的工作方式。有一百多位著名学者给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写了封信,他们对委员会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抨击,说“国家委员会目前的议程和范围玷污了学院的声望和可信度。它也将用错误信息和无视科学家和科学方法的态度让公众感到困惑。”

这100多位科学家的意思是,我们广开言论,让任何对此抱有疑虑的人都可以发言,但实际上大部分发言的人根本就没有资格踏进国家科学院的大门来做这个发言。

显然,我们委员会的工作方式对于国家科学院来说是非典型的。为此,我们和院长做了一个私人会晤,解释我们为何邀请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声望卓著的科学家,甚至没有博士学位,让他们来发言。很幸运的是我们最后说服了院长,没有使活动中断。

对我们的批评还不只于此,很多就对基因工程本来就持批评态度的人出给院长写了一封联名信,说我们这项研究是报喜不报忧,“把基因工程描述成一项能为农业带来可喜改变的技术,但实际上隐藏着很大的问题”。

因此,对我们来说实现一种平衡就很重要,这要求我们对每个课题进行十分谨慎的审视,以平衡的视角来处理我们面临的问题。

历时两年的研究,我们终于产出了一份600多页的报告。当然这个报告还称不上完美,但是它和以往的都不同,因为它涵盖了不同层面、领域的声音,不仅是持批评态度的人士,我们还听取了新技术研发者的声音,还包括不同规模的企业——大企业、小企业的声音。

在我们委员会内部,也从不同层面、学术背景分析这项技术。委员会有一项工作规则,在任何一次会议上你都可以自由发表观点,接下来的会议上你必须为自己的观点找到证据。

2、无法用一个词来概括转基因好或不好

我们来看看这份报告的主旨信息:

首先这份报告是2016年完成的,并不是基因工程刚出现的1996年,在2016年,基因工程的新技术和常规育种这两者在应用上的界限日渐模糊,比如说,当我们培育一种对杀虫剂有特异抗性的作物,我们应用了基因工程技术,但又同时采取常规育种的方法。

1996年这项技术刚投入商业化时,当时有一些作物表现的特性是因为基因片断来源于其它生物,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既能轻松实现较大幅度的改变,也能轻松实现较小幅度的调整,这样其实就和传统育种没有太多方法上的区别。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其实面临着一种压力,作为权威的学术机构,公众期望得到的是一个直接的回答,“基因工程是好还不好?”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我们在报告中传达的信息是:我们无法使用一个词来彻底、全面地回答它是好不是不好。

另外,我们还提出一点,所有对植物遗传学进行改变的技术和方法都有潜在的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我们还要对一些细节办法来进行解释。我要强调,我们关注的重点是这个植物本身,而不是过程,这不是一个新提出的想法,但我们大家都认为在2016年对它进行重申是有必要的,我们应该更深理解“作物的质量”。

报告发表后,被媒体引用,他们却替我们得出结论。《纽约时报》可能是美国最知名、最有公信力的一份报纸,他们站在我们的角度称“分析发现,基因工程作物是安全的”——这样概括我们的报告,既然纽约时报这样说了,美国很多其它的报刊也这样转载,他们都用了同样一个标题。

但美国另一家非常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媒体《华盛顿邮报》,它的报道方式是跟纽约时报是不同的,它称“基因工程作物安全吗?科学家说,重点是对植物而不是对培育过程进行评价”,其实华盛顿邮报的这个标题和我们的主旨是相符的。

因此,在这个领域我们做得并不算成功,当我们发出声音时,这个声音常常被媒体所曲解、误读,但我们很难去控制。但是,也有一项分析认为,我们这项报告确实影响了对于公众对于基因工程作物的态度。

3、不能证明基因工程作物造成了环境问题

接下来看报告的具体内容和结论。

首先是关于除草剂的使用,因为之前有声音称基因工程作物增加或减少了除草剂的使用,即前面所提的“声称有良性影响或不良影响”。

我们研究了相关数据,包括除草剂在三类转基因作物中的使用,看每公顷使用数。在媒体上,对除草剂的使用有很多争论,但我们给出的答案是这些争论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因为即使除草剂的用量上升,但假如是使用一种毒性较小、较为安全的除草剂替代之前毒性更大的除草剂,它对社会环境带来的仍然是积极影响。我们只谈论每公顷使用量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应该更加细节的研究,我们无法得出任何确定性的结论,证明基因工程作物和环境问题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我们找到了一些“证据”(注:指声称有负面影响的论文),但这些证据是经不起推敲的。

4、转基因技术并未增加美国作物增产的速度

我们得出的另一项结论也让人大跌眼镜:很多人认为基因工程是一个好东西,它可以使作物增产的速度超过传统育种作物增产的速度,但我们的结论并不支持这点。

在过去几十年,美国的主要作物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如图,这条黑色的折线表示玉米的产量从1980年到2014年的变化状况,2014年之后的变化也跟折线的总趋势没什么不同,这篇论文是孟山都公司的研究人员2014年发表的,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用传统育种技术的增长趋势用蓝线表示,1996年后基因工程作物投入商业化后,其增产趋势用红线表示,红线上扬的幅度超过蓝线,那么按照这个趋势下去,绿色线就是对未来产量的预期。

我们做这个研究报告时,对相同来源的数据进行了推敲,能够正常的看到1996年之前和之后增产的幅度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也就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前和后,玉米增产的速度是不变,我们也对大豆的数据做了分析,结论还是如此,棉花的产量数据也是如此。

我们得出这个结论后,又有人来反驳我们,说增产没这么快,是因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果没有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可能增产会更慢。但我们再看小麦的增产——小麦目前还没有采用任何基因工程技术,小麦的增产并没问题啊。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基于对文献的仔细推敲,很多结论我们之前都没想到。我们的结论是,将基因工程和常规育种作为竞争方法对待是一种错误的二分法; 通过同时使用常规育种和基因工程而不是单独使用,可以在作物改良方面取得更多进展。

我们要非常注意新的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带来的不确定性,这些新的技术能够为农业增产、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带来多大的贡献,必须要仔细考察它的不确定性。

5、没有可靠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造成健康问题

报告的另一章,也是公众非常关心的问题,即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为了得出相应的结论,我们审阅了250份研究报告——在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领域,学术研究是非常活跃的,发表了非常多的经过同行评议的研究论文。

目前发表的相关论文和研究报告,包含4类证据,一类是经过动物实验得出的结论。我们对所有证据进行了考察,看动物实验结果,包括大鼠、小鼠和其它实验动物,结果表明,总体上没有对动物健康造成影响。但确实也有一些例外情况——它们总体上非常罕见,最后发现是实验设计出了问题。

这些研究都是关于健康的显著影响,如果完全不使用基因工程作物源食品,其生存期是否能达到两年,这样的研究是不包括的。

另外一个数据,是关于生存的健康度和饲料转化效率,我们发现,用基因工程作物饲料饲喂的牲畜和用非转基因的大豆、玉米饲喂的是一样的,这点对于取得公众的信任——尤其是那些做肉鸡、肉猪的跨国畜牧企业是很重要的,他们对饲料的转化效率非常关心,因为这和他们的经济收入直接挂勾。

但是,仔细分析之后,我们发现这类数据也有问题,因为这些肉鸡、肉牛、肉猪在很小时就被宰杀了,它们老年后的数据是无法监测到的。

还有一类数据也很受关注,就是营养素和化学组分,它们和非转基因食品是否一样,公众也有疑虑。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并未发现两者有差异,我们这个报告里分析了60种成分,但植物的营养成分远不只60种。

第四类是与流行病学方面的数据,包括急慢性疾病。我们收集了在美国和加拿大食用基因工程食品和在欧盟国家不食用基因工程食品的人群在流行病学分布方面的数据,数据涵盖从1996年到出报告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两个群体在急慢性疾病发病率或流行病学分布方面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我们重点分析了几种癌症、糖尿病等疾病。但这类数据的问题是,食用或不食用相应产品,和相关数据只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

可以这样说,以上任何一项研究结果,单拿出来都缺乏说明力,但如果把所以结论整合在一起,还是比较能够令人信服的。

因此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并不存在有说服力的证据将健康上的不良影响归因于基因工程作物食品。请注意,是没有“有说服力的证据”,而不是没有声称的“证据”。

同时还需要注意,任何一个新作物都潜的可能带来良性的或不良的影响。

在美国,当我们评价一种作物或食品,我们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的,这个层面的分析当然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健康问题上,任何一个小的影响放在整个世界上来说都是大问题。

再看这个照片,是在山东省拍摄的,一个棉农在给棉花打药。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因工程的抗虫棉花降低了打药的次数,也就是降低了棉农暴露在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中的次数,因此棉农生病进医院的次数就更少了。因此,我们所谓的健康影响,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人群表现形式是不同的。

我们都知道黄金大米,但这方面我们没有得出任何结论,因为还有很多细节有待考证。

6、大篇幅否定“塞拉利尼”转基因实验

再回到动物测试,我们说有些例外情况,需要再说明一下。有一项动物测试的结论称有转基因玉米会使大鼠肿瘤发病率上升(注:指2012年法国塞拉利尼的实验),但媒体给公众看的就是一张图大鼠长了肿瘤的照片,因为这个研究在公众中产成了极大反响,我们在报告中用最长的篇幅分析了这个研究,我们给出的评论是:这些证据是非结论性的。

我们提出的建议是,如果在早期发表的研究中关于健康影响产生了模棱两可的结果,跟进的后续研究应使用可信赖的研究规范、程序和人员,并发表于可信的刊物以减少不确定性,增加管理决策的合法性。

为了说明这点,我们举了个环境方面的例子。1999年媒体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称转基因玉米对帝王蝶产生了影响,文章发表后在公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忧虑情绪,因此,研究者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看转基因玉米是否真的对帝王蝶种群造成了毁灭性影响,后续的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期刊上,其中一个研究人员也参与了第一篇论文的研究和撰写,但深入研究的结论让任何一方都不开心,结果表明,98%的转基因玉米对帝王蝶都是安全,但只有一种,市场占有率2%的转基因玉米对帝王蝶是有危害的。

再回到之前那个大鼠研究,那个论文发表之后一定是要有后续研究,但很多年都没有后续研究,直到最近两年才有研究报告。

7、可应用最新基因组学对产品先期评估

我最后再说几点,刚才强调,研究表明,我们监管的重点应该是这个产品,而不是生产的全部过程。那么如何评估一个作物应该是否应该进行严格的安全性测试呢?我们大家都认为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思路和流程,2016年新的组学技术应用以后,通过实验室分析技术能够让我们分析植物中更多的化学组成和营养元素,它不是600种,而是6万种。

因此,我们大家可以对于任何新品种都能够直接进行组学测定,对每一样特性进行研究,并将转基因食品的某一个特性和非转基因食品进行比较。当然了,这个方法仍有一些争议,但是我们大家都认为,一个新作物被研究出来以后,我们并不需要马上就在大鼠身上去做实验,我们又无法去给大鼠喂草莓、木瓜,那么我们怎么做测试?

8、报告经过12个学会的评估

关于这个报告,最后再做一点说明:这个报告由26位专家进行审阅,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术背景和领域,并且我们也注意听取那些对基因工程有所疑惑的人的意见,报告发表后,我们邀请了12个科学学会来进行评估。你们可以看,参与评估的学会有直接参与基因工程的研究和应用的,但也有一些是在环境和健康领域的。

当然,我们并没有期望每个评议人员都能将这个报告完整看完。我们网站上有一个互动版块,你可以点进去看公众评论,如果我们的专业相关知识恰好可以回答,那我们就直接给出答案。同时在网站上还能够正常的看到哪个机构或组织赞助了相应研究,比如对健康影响的研究是哪个机构赞助的,同时在网站上也可以查到论文作者和它们工作单位,还有他的研究经费来源,是来源于政府还是产业界,因为出资方也可以影响到人们的信任。

我们之所以建这个网站,是想告诉人们,虽然报告很长,有600多页,但任何想从中找到答案的人,我们都希望给他一个渠道。这个报告的网站,你也可以点进去看看,谢谢!

说明:1、文中使用了“基因工程作物”一词,理论上,基因工程作物可使用到转基因技术和最新的基因编辑技术,但由于商业化的基因编辑作物还较少,所以文中的“基因工程作物”大部分与中文里的“转基因作物”所指相同;2、稿件经过适当编辑,标题为整理人后拟,稿件未经演讲人审核;3、配图PPT来自演讲人。

-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原创性、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