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都市生活圈资讯正文

敦煌研究院藏敦煌千佛洞千相塔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1-20 13:17:06  阅读:1754 作者:责任编辑NO。郑子龙0371

千相塔(千像塔)是宣统二年(1910)道士王圆箓建筑的一座集存残缺佛像的泥塔,在塔北面数米的当地立有《敦煌千佛洞千相塔记》碑。石碑高112厘米、宽56厘米、厚12厘米,今藏敦煌研讨院陈设中心,收藏号Z1114号。碑阳刻《敦煌千佛洞千相塔记》,由清末当地官员廷栋(1866—1918)撰,碑阴刻廷栋诗《敦煌千佛山咏怀》两首。1951年,敦煌文物研讨所为合作国家文物局派来的专家组的查询作业,对敦煌石窟进行了大规模的查询、修补,将千相塔撤除,塔内文物部分入藏敦煌文物研讨所文物仓库,120多件放置在第450窟。

编撰《敦煌千佛洞千相塔记》的廷栋,四五岁时曾随父游历敦煌等地,1906年任甘凉道道台时又来过敦煌。他参加了1909—1910年间将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剩下敦煌写经转运京师一事,拿走不少敦煌文书,所以在敦煌文物流散史上大名鼎鼎。1905年,清廷录用廷栋为甘肃安肃道道台,次年下半年廷栋才入甘,时安肃道道台已有人任职,故廷栋转任甘凉道道台,并故地重游,西至敦煌,《敦煌千佛洞千相塔记》碑阴所刻两首诗便是这一年写的。1908年,廷栋任安肃道道台。1909年,伯希和在北京展现敦煌写本,在罗振玉主张下,清廷学部致电陕甘总督毛庆蕃《行陕甘总督请饬查验齐千佛洞书本解部并造像古碑勿令外人购买电》,毛庆蕃令安肃道道台廷栋奉命行事。敦煌县知县陈泽藩奉命行事,从王道士手里拿走8000多件文书。1910年5月,用6辆车东运,沿途流失不少。

其时清廷学部拨款6000两银子,但敦煌县官府只给了王道士300两银子,敦煌官府将银子大多数都用在修文庙,剩下500两用于修城墙。千相塔立碑时刻是宣统二年十月,宣统三年二月王道士才收取300两银子,好像建筑千相塔的费用与这笔钱无关。敦煌博物收藏有一份宣统二年二月《敦煌千佛山皇庆寺缘簿》,封面正中是缘簿的称号:“《敦煌千佛山皇庆寺缘簿》”,左上角题这次化缘的缘由“创修千像神塔”,右下角题落款“道人王圆箓募化”,本子主页是“《重修鸣沙千佛洞募缘疏》”,可见建筑千相塔的费用首要来自王道士的募化。

《敦煌千佛洞千相塔记》碑铭如下:

粤稽石室旧碣,识为唐初重建大云寺,计窟室壹千余龛,编年四百甲子。然则唐未开国四百年前晋元帝时即有此寺,诚古刹也。第久历星霜,频遭兵燹,洞府犹是,宝相多残,或捐躯而空向化城,或赤足而徒存屦迹,或露维摩半面,或皱菩萨双眉。乃叹委弃缁尘,几同天花之散落,何若虔修净土,合成法塔于名山?收此万亿化身,瘗归圆明国际,所以宝塔发明,因取千相为名。凡剥蚀之佛光枕藉于幽邃者,胥免露出而藏寿域矣。兹幸完工,聊志缘起,并望后之法侣通人保存奇迹,兴罗马之美兰画苑,后先辉映,则中外同风,流芳万世,岂不振铄于西陲也哉!

安肃调查使者兼嘉峪关监督渤海廷栋撰并书。

世袭骑都尉皖北李长龄监修。道人王元簶建。

大清宣统二年岁在庚戌冬十月丁亥好日子辛卯立石。

书记员于桂林、安应岱、刘肇基监造。南阳王占彪刊字。

(来历:杂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原创性、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