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都市生活圈资讯正文

美苏争霸暗战李政道杨振宁获诺奖始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9-26 14:50:53  阅读:7423 作者:责任编辑NO。邓安翔0215

pixabay.com

撰文 | 黄庆桥

修改 | 夏志坚1956年10月,我国籍留美青年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以下简称“李、杨”)提出弱效果下宇称不守恒理论假说。该理论旋即于1957年1月被美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等人的试验证明,引起世界物理学界巨大轰动,并于当年10月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速度之快,在诺奖百年历史上实属稀有。

正由于李、杨提出的新理论极具颠覆性与影响力,加之二人的特别身份,在美苏争霸的年代布景下,美国、苏联环绕李、杨的科学理论及其获诺贝尔奖,打开了一场世界抢夺战,典型地反映了科学背面的政治竞赛。

1两大阵营坚持:科学发现优先权之争的表与里

李、杨的理论假说在1956年10月宣布之后,虽然遭到科学界尤其是物理科学界的注重,但其影响并未分散至社会和政治层面。原因在于,一般大众对这一深邃的高能物理理论并不了解;另一方面,宇称不守恒理论仍处于假说阶段,还未得到试验的严厉查验与证明,许多闻名物理学家并不认可这个理论假说。比方,其时被人们以为是最巨大的理论物理学家泡利在给韦斯科夫的一封信中就曾说:“我不信任天主是个没用的左撇子,我乐意打一个大赌,试验一定会给出一个守恒的效果。”[1]

1957年1月15日,哥伦比亚大学经过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方法,发布吴健雄等人的两组验证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试验,一会儿让李、杨的理论假说变成了革命性的科学理论。与此一起,采纳新闻发布会这一特别方法,也让这个一般人难以了解的科学理论进入了社会舆论场域。

1957年1月16日,《纽约时报》环绕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发布会和宇称不守恒理论,以两篇专文、两篇试验陈述给予了充沛的报导,显现了美国干流媒体关于这一严重科学发现的高度注重。

标题为《物理学中的根本概念在试验中被报失效:核理论中的宇称守恒规律遭到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研讨所的科学家的质疑》的长篇报导,全面解读了前一天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发布会的内容。该报导征引哥伦比亚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赖比的话说:“在某种程度上,一个适当完好的理论结构的根基现已被炸毁了,咱们不确认该怎么重组这些碎片。”[2]该报导还征引另一名物理学家的话说:“在某种含义上,人们从前多年在一扇紧锁的门上捶打核物理学,但终究却发现,它底子就不是一扇门,而是绘于墙上的门的画像。现在,科学至少现已进入了再次寻觅实在的门的状况。”[2] 整篇报导对李、杨的科学理论充满了溢美之词。不过,《纽约时报》并未着重李、杨二人的我国国籍,而是用了他们“都出生于我国”这样十分含糊的表述。

在标题为《表面与实在》的修改部文章里,则要点解说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及其试验的重要性。文章终究的一段话写道:“人们信任,这件事(宇称不守恒的发现)移开了通往树立一个关于构成物质世界的根本单元的一致理论的首要路障。理论会是什么姿态,或许还要花上二十年时刻,可是物理学家们现在感到有决心,他们至少从现在的 ‘世界森林’ 里找到了一条出路。”[3]

别的,《纽约时报》还在同一天刊登了哥伦比亚大学发布的两组试验的陈述文本,并说:“以上两组试验都是在两位理论物理学家的主张下打开的,即哥伦比亚大学的李政道和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级研讨院的杨振宁。”[4] 这反映了其时哥伦比亚大学官方的情绪,或许也无意中埋下了9个月后吴健雄未能与李、杨一同获诺贝尔奖的伏笔。

1957年正值美苏争霸的高潮期,美国声势浩大宣扬根底科学上的效果,天然会引起苏联的注重和反击。2月15日,苏联《真理报》宣布长篇文章,报导苏联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兰道(又译为“朗道”)提出的复合反演论,文章说,兰道院士的复合反演论阐明宇称守恒理论不具有普遍性, “最近有音讯说,在美国,物理学家们所做的这种试验得到了必定的效果”。[5] 很显着,苏联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发布会的一个月后高调宣扬兰道的复合反演论,便是针对美国、意在与美国抢夺这一抢手科学发现的优先权。

美国媒体对此有着敏锐的嗅觉。比方,《纽约时报》就在2月21日宣布了针对苏联《真理报》长篇报导的谈论文章,言必有中地指出:“有关兰道教授的猜测的报导被刊登在了上星期的《真理报》上。发布这个不同寻常的布告,或许意图在于供认兰道教授做出该科学发现的优先性。由于《真理报》说,兰道的新理论上一年12月11日现已投给了苏联的一家物理学期刊,比哥伦比亚大学的布告早一个月。”[6]

应当说,苏联《真理报》的宣扬是很勉强的,由于即使兰道的复合反演论确实是1956年12月11日投稿的,也不能阐明他在推翻宇称守恒理论上的优先性,由于李、杨现已在1956年10月宣布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假说,哥伦比亚大学在1957年1月举行新闻发布会所布告的,仅仅试验物理学家对李、杨理论假说的试验确证。

1957年也正值中苏协作蜜月期,那时,处于西方封闭之中的新我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成员。全面向苏联学习,特别是学习苏联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新我国的严重战略决策。在此布景下,苏联的宣扬天然也会引起新我国的注重与支援。

2月25日,新华社发布了1500 多字的长篇通稿,全面介绍2月15日苏联《真理报》上关于兰道的复合反演论的文章,《光明日报》在头版显着方位刊登了新华社的这篇通稿,并且没有超卓李、杨这两位我国籍科学家的作业,仅仅在“编者按”中极为简略地说: “我国理论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上一年夏天在美国也已提出了相似的观念。”[7]

其实,我国物理学家十分清楚李、杨的作业和奉献,由于在这之前的2月18日,我国物理学会现已给李、杨发去了贺信,“我国的物理学家们为你们的效果感到巨大的赞佩和自豪”。[8] 仅仅一个星期之后的新华社通稿却举高兰道而淡化李、杨,其背面的政治缘由已显而易见。

面临苏联在科学发现优先权上的“寻衅”和社会主义阵营的赞同,美国媒体也不甘示弱,宣布重磅文章,给予反击。2月25日(与我国新华社的通稿同一天),《纽约时报》在显着方位宣布了题为《躲藏了什么》的谈论文章,锋芒直指苏联和我国。

该文在榜首段就尖利指出,《真理报》的行为是要“尽力‘证明’科学技术的每一项重要产品都是最先在苏联发现的。”[9] 接着,该文以为《真理报》的报导 “在几个方面具有误导性”: “关于不知情的读者来说,这份报纸给人的印象是,物理学中的宇称守恒规律首要遭到了朗道院士的质疑。它没有提及李政道和杨振宁所做出的突破性的奉献。上一年,这两人在这个国家首要对这个规律提出了质疑。《真理报》也没有提及上个月哥伦比亚大学发布的科学试验的定论,这个定论证明了李和杨对宇称规律失效的置疑。《真理报》仅仅含糊地提到了一些‘美国物理学家所做的试验’。”[9]

在文章的终究,彻底脱离了科学转而从意识形态上进犯苏联和新我国: “很显着《真理报》企图躲藏的是什么。李和杨都出生于我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吴健雄也出生于我国。在对宇称规律的无效性进行试验验证的过程中,吴健雄扮演了重要人物。关于《真理报》来说,告知读者悉数的现实就等于供认华裔科学家们正在美国自在且行之有效地作业着。这就无疑会彻底炸毁其所作的宣扬,他们声称我国学生和科学家们在这个国家正遭受虐待。因而,关于那些承当了咱们这个年代最超卓研讨的科学家,《真理报》毫无犹豫地否认了他们所做出的奉献。”[9]

1950年代,新我国向停留海外的知识分子宣布公开信,召唤他们回国参加国家建造,大批停留在美国的科技作业者因而纷繁要求回国,形成了一股回国潮。而美国是不乐意看到大批学有所成的科技人才回到赤色我国的,因而想尽一切办法从中作梗。在此布景下,李、杨的超卓作业显着给了美国人显现优越性并大做文章的时机,意图已十分显着。

2美苏争霸:诺贝尔奖对决人造卫星

1957年10月31日,该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李政道、杨振宁折桂;不只如此,李、杨二人仍是该年度仅有一对在美国作业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因而,美国干流媒体对李、杨获诺奖之事高度注重,并给予了很多报导。

在10月31日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之前,瑞典媒表现已提早知晓该奖项的效果,因而斯德哥尔摩当地报纸在10月30日就报导说,在美国作业的两位我国物理学家将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纽约时报》旋即于10月31日转载了这一报导,并配以《在美国的我国人获诺贝尔奖》的标题。[10]

值得注意的是,与1957年头淡化李、杨的国籍身份不同的是,这时的美国媒体超卓着重了李、杨的我国国籍身份。10月31日,诺奖物理学奖揭晓,11月1日,《纽约时报》在头版宣布了题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被颁发给了两个在美国作业的我国人》,文章开篇写道: “10月31日——今日,两个出生于我国并在美国作业的我国人被颁发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1]

在同一天该报的第八版,还刊发了题为《两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享受安静的晚宴:年青的我国科学家像平常相同作业之后回家吃饭》的通讯文章,介绍李、杨获奖当天的作业和日子。文章相同屡次谈及李、杨的身份,比方:“杨说他今早写了一封信给他的父亲杨克纯。他的父亲是上海一所大学十分有名的数学家。”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这两位年青的科学家在我国昆明的一所大学里遇见,但其时他们还没有开端一同作业。一直到1948年,两人都来到美国学习。他们都不是美国公民,但都是美国的永久居民。”[12]

显着,在现已不需要与苏联抢夺科学发现优先权的情况下,超卓着重李、杨的我国人身份,是有显着优点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在宣扬美国社会和美国大学的开放性、包容性。

就在美国人漫山遍野宣扬李、杨获诺贝尔奖的时分,争霸的另一方苏联则是另一番现象。1957年10月4日,苏联抢在美国的前面,发射了世界上榜首颗人造地球卫星 “伴侣一号”,创始了人类进军地球外层空间的新纪元。这件事显着更为含义严重,由于卫星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其军事含义,是美苏两边都极为垂青的。

因而,虽然1957年没有苏联科学家获诺贝尔奖,但苏联并不示弱,他们在人造卫星上做足了文章,包含我国在内,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对苏联成功发射卫星进行了漫山遍野的报导,与此相对的是,有关诺贝尔奖的音讯则很少出现在苏联媒体上。即使苏联媒体报导诺贝尔奖,也要与苏联扯上联系。比方,苏联什穆什凯维奇教授就在苏联《科学与日子》上宣布长篇文章介绍李、杨获诺贝尔奖的科学效果,以为这 “的确是极严重的科学效果”,并一起以为, “苏联科学家兰道院士也研讨了同类现象。他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说‘复合反演论’来解说它们。” [13] 总归,苏联在科技上毫不示弱,其在卫星科技上的成功,风头力压美国。

在苏联发射卫星的巨大压力下,美国也投入巨资,赶紧研发。在科研经费投入相对固定的情况下,这无疑会抢占其他范畴尤其是根底科学范畴的研讨经费,从而引发争辩。现实正是如此。

其时,美国国会、行政当局尤其是企业界,对根底科学及其价值提出了质疑,他们期望美国政府能把更多的钱投入到相似研发卫星这样的使用科技上,而削减对相似宇称不守恒理论这样的朴实根底科学的支撑,以便在与苏联的争霸中赢得自动。这种实用主义的科学观天然会引起美国根底科学作业者和一些有识之士的不满和对立。

1957年11月23日,《纽约时报》征引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高能加速器小组宣布的正告称:“苏联的高能物理设备见证了以下这些现实:(1)简直彻底无视建造经费,并且着重加速施工进度;(2)在该范畴打开有关活动时敏捷提出管理决策。” [14] 显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是要告知美国人,苏联不只注重卫星等使用科技,并且在建造根底科学严重设备上也 “彻底无视建造经费”。弦外之音,美国肯定不能削减对根底科学的支撑与投入。

李政道也卷入了关于根底科学是否有用的争辩。他承受记者采访,宣布了关于根底科学研讨重要性的观点。11月24日,《纽约时报》就根底科学及其含义宣布了长篇署名文章,文章征引李政道的话说:“咱们这些做根底研讨的人并不轻视实践使用的重要性。可是作曲家最首要的爱好是作曲,假如没有他们,交响乐团永久不或许演奏出乐曲来。拿电作为比如来说。现在,每一件家用电器都是与电能有关的。可是当电的原理被发现时,它是纯理论研讨的开展。咱们的研讨作业的实践使用,假如有的话,我也是彻底不清楚的。”[15]

应当说,李政道的话是十分深入的。从后来的开展来看,美国不只没有削减对根底科学的投入,并且凭仗其强壮的国力财力,在美苏争霸中不断添加科技和军事投入,终究拖垮苏联。

1950年代后期,在美苏争霸、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坚持的年代布景下,李、杨提出的严重科学理论及其获诺贝尔奖已不再是单纯的科学事情,其影响已不再仅限于科学范畴,而在科学之外的社会与政治场域产生了令人意外的重要影响。美苏两边环绕宇称不守恒理论的发现这一严重科学事情所打开的舆论争,既是一场科学发现优先权之争,更是美苏两边透过科学进行的一场争霸比赛,典型地表现了科学与政治、无国界的科学与有国界的政治参加之间的复杂联系。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讨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杨建邺.杨振宁传[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12.

[2]HAROLD M. SCHMECK Jr. Basic conceptin physics is reported upset in tests[N]. New York Times, 1957-1-16.

[3]季承 柳怀祖 滕丽.宇称不守恒发现之争辩解谜[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Text of columbia report on physics experiments[N]. New York Times, 1957-1-16.

[5]新华社新闻稿.兰道院士提出复合反演论阐明宇称守恒规律不具普遍性[J].新华半月刊,1957(6).

[6]HARRY SCHWARTZ. Russian presents theory in physics: Atom scientist's hypothesis may replace invalidated principle of parity[N].New York Times, 1957-2-21.

[7]新华社新闻稿.在热核子和原子核理论上 苏联物理学家获得重要效果[N].光明日报,1957-2-25.

[8]吴之.原子核物理学的重要发现[J]科学通报,科学通报,1957(4).

[9]What Pravda hides[N].NewYork Times, 1957-2-25.

[10]Nobel prize seen for Chinesein U.S.[N].New York Times,1957-10-31.

[11]FELIX BELAIR Jr. Nobel prize in physics awarded to two Chinese working in U.S.: winners of 1957 Nobel prizes[N].New York Times, 1957-11-1.

[12]2 Nobel winners have quiet party: Young Chinese scientists dine at home after going to offices as usual[N]. New York Times, 1957-11-1.

[13]新华社莫斯科电讯.苏联科学家介绍李政道杨振宁等人的作业 确认宇称不守恒是严重科学效果 苏联兰道院士的“复合反演论”解说了同类现象[N].人民日报,1957-12-11.

[14]Midwest seeking atom-smashers[N].New York Times, 1957-11-24.

[15]JOHN PFEIFFER. The Basic need for basic research: It provides the‘raw' knowledge for every‘practical’advance[N]. New York Times, 1957-11-24.

制版修改 | 皮皮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原创性、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