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都市生活圈资讯正文

王羲之初月帖董其昌如何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9-06 17:42:59  阅读:5586 作者:责任编辑。王凤仪0768

董其昌(1555 —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本籍山东莱阳,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擅画山水,笔致娟秀中和,安静疏旷。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

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收支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著有《画禅室漫笔》 《容台文集》等,刻有《戏鸿堂帖》。董其昌回忆说:“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奋临池矣。初师颜平原《多浮屠》,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魏晋,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 《力命表》 《还示帖》 《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仲、祝希哲置之眼角。”

从中可以看出董其昌学习研讨了前代绝大部分名家,从钟、王到颜、柳,从怀素到杨凝式、米芾,直至元代的赵孟頫。

《初月帖》为东晋王羲之著作,传世墨迹为唐摹本,草书,纵26.3厘米,横32厘米,8行,61字,《万岁通天帖》丛帖第二帖,现藏辽宁博物馆。古意盎然,笔力遒劲,气脉流通,结字洒脱,具有雄秀之气。

《初月帖》释文: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 不办。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注:释文多有不同,例如“停行”有释作“济行”, “不办”有释作“不辨”等。)

《初月帖》首先称“初月”,即“正月”,避王羲之祖父“王正”之讳。此帖用笔、结字和规矩均有特征。用笔丰厚,一点一画均非直过,笔画或短或长,或藏锋或露锋,都呈曲势,非一带而过,中心充满了奇妙的改变。

结字巨细不一,或长或短,或平允或欹斜,皆随字形和性格而定,行字不求笔直匀称,行距不求疏密齐截。在规矩上,队伍的构成是先左弧线,制造对立,接下来队伍右弧线激化对立,第三行笔直线化解对立,第四行制造对立,第五行加深对立……

王羲之自云“结构者策略也”,又云:“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思静思,料想字形巨细、偃仰、平直、振荡,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初月帖》计61 字,共用34 个字组,字组之间彼此共同和谐,改变极为丰厚,最显着的是上下字间的间隔。

董其昌评《初月帖》说:“笔花满目,奕奕生动;用墨之意,亦逐个备具,王氏家风,漏世殆尽。”又说:“吾书无所不临仿,最得意在小楷书,而懒于拈笔,但以行草行世。亦都非作意书,第率尔酬应耳。若使当其合处,便无能追寻晋、宋,断不在唐人后乘也。”

董其昌临《初月帖》之一

董其昌深究古人笔意而发古人神韵,重用笔不重结构,他所提出的“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的临古观念对后世帖学书家影响极为深远。他虽建议遍临前代古人,然欲移貌取神,而不落于前人窠臼。他在 《画禅室漫笔》 中曾说:“临帖如骤遇异人,不用相其耳目、手足、 头面, 而当观其举动、笑语、精力流露处,庄子所谓目睹而道存者也。”

董其昌临《初月帖》之二

董其昌以为临古在于求自性,应该在临古的经历心得中,了解自己的真实艺术特色。董其昌描摹《初月帖》具体来说有以下艺术特色:

01.点画比原作细,添加连带,墨色体现在“淡”上,结体上重在一个“势”字。

图1 “不”字比照

如图1 所示“不”字,原作三个点画丰满,抑扬清楚,弯曲改变,三过其笔,三点之间没有牵丝连带,依托的是笔断意连。董氏描摹时,墨色浓艳,点画用笔显着变细,三个点画依托牵丝相连接,添加了第三个点画和下一个字的连带牵丝。

归纳比较可以看出,两个“不”字虽点画用笔有别,可是神采类似,笔势相同。相同道理,以此类推,可以看出图2至图5的“悴”字、“道”字、 “力”字、 “忧”字,均契合此理。

图2 “悴”字比照

图3 “道”字比照

图4 “力”字比照

图5 “忧”字比照

02.字组上,牵连认识削弱,重视适意而止。

图6 “殊劣”二字比照

如图 6 所示“殊劣”字组,原作两字之间牵丝连带显着,笔势天然相接,董氏描摹时,由于“殊”字处理得比较平允,所以省掉了和“劣”字之间的牵丝连带,而是把“劣”字字形加长;

图7 “虽远”二字比照

图8 “诸患”二字比照

同理,图7的“虽远”和图8的“诸患”都重视适意而止,添加单个字形的长度,而削弱字间的牵连认识。

图9 “之报近欲遣此”比照

图9 所示“之报” “近欲” “遣此”三个字组,可以愈加显着地看出是添加了单个字和字距之间的空白,字与字之间的牵连认识削弱。

03.规矩上,行间布白更疏松,行距间较均匀。

图10 原帖(左)与临帖(右)比照

如图10 所示,原作四列,榜首列左弧线显着,和第二列之间空地较大,第二列和第三列空地削弱,第三列和第四列之间空地又有所加大,四列的整个趋势向左下靠拢,董氏描摹时,四列之间的空白简直均匀,空地巨细共同,四列的整个趋势是老成持重,没有向左下靠拢的认识,以展示自己的分散之境。

图11 原帖(左)与临帖(右)比照

又如图 11 所示,原作整个四列布白,左下空出,阴阳真假改变显着, “具”字以简练的草书符号为之,精约而不单调,董氏描摹时,整个四列布局以平衡平等为宗,考究平允方正,在“具”字处理上以较规范的草书为之,重视整个华章是平衡调配。

董其昌的书法,不只影响着晚明书坛,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清代的康乾盛世。《书林藻鉴》说:“圣祖则热爱董其昌书,国内真迹,搜访殆尽,玉、牒金题,汇登秘阁。董书在明末已靡于江南,自经新朝睿赏,声价益重,朝殿考试,斋廷供奉,干禄求仕,视为捷途,风会所趋,香光几定于一尊矣。”

董其昌的书学也影响至今,“学书不从临古入,必坠恶道”,这是董其昌累数十年学书之经历给予后世有志于学书者的劝告。

原题:《董其昌临》

作者:张剑

本文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共享,若侵权请奉告删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原创性、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