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都市生活圈资讯正文

弘一法师半生繁华半生空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8-23 00:13:59  阅读:2617 作者:责任编辑NO。魏云龙0298

这首李叔同1915年作词的《送行》,在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中数次呈现,现在,仍是骊歌的不贰经典。

送行亚洲天使童声合唱团 - 天使在歌唱

他的终身是一个传奇,降生于天津盐商李家,是上海滩翩翩浊世佳令郎,“二十文章惊国内”,赴日本留学,归国后从事艺术教育,桃李满全国。终皈依佛门,于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悉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似乎全部两断——李叔同不再,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

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诞生于天津一户殷实家庭。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名号屡改,常以李叔同为世所知。他客籍浙江平湖,父名世珍,清同治四年会试中进士,官吏部。后在天津运营盐业,家境较为赋有。李叔同五岁时,父亲去世。

李叔同年少已是聪明备至,六七岁时跟着年长他十二岁的兄长文熙读书。十三、四岁时,篆书现已写得很好,十六、七岁时从天津名士赵幼梅学填词、又从唐静岩学书法。迁居上海前,以“文童”进天津县学,严习八股文(其时称为时文)。

李叔同十八岁,母亲做主与俞氏成婚。越年戊戌政变,迁居上海。上海,是风流才子李叔同的舞台。他家在上海开有钱庄,他可凭少东家身份恣意支取日子费用,以大族令郎身份,与沪上名人来往。并参加了“城南文社”,以《拟宋玉小言赋》,名列文社月会榜首。

1899年,20岁的李叔同迁居老友许幻园家的“城南草堂”。与袁希濂、许幻园、蔡小香、张小楼结金兰之谊,声称“天边五友”。这以后,李叔同的文人雅士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他与画家任伯年建立“上海书画公会”。22岁入南洋公学,从师于蔡元培,与歌郎、名妓来往频频,在上海粉墨登场,参与《黄天霸》等京剧表演。一同为沪学会补习科作《祖国歌》,并编有《国学歌唱集》。一时之间,风景无二!

1905年4月,母氏王太夫人去世,他以美好时期已过,决计东渡日本留学。

临行前,填一阙《金缕曲》,

道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

被发佯狂走。

莽华夏,

暮鸦啼彻,几枝衰柳。

破碎河山谁拾掇,凋谢西风仍旧。

便惹得离人消瘦。

行矣临流重嗟叹,说想念刻骨双红豆。

愁黯黯,浓于酒。漾情不断淞波溜。

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想。

二十文章惊国内,毕竟空谈何有。

听匣底苍龙狂吼。

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

是祖国,忍孤负。

读来激昂慷慨,回肠荡气。“二十文章惊国内”,多么神采飞扬!

李叔同到日本后,学油画,攻钢琴,参与话剧,兴办音乐期刊,简直无所不能。留日期间,与一日本模特成婚,女子后随其一同回到我国。1911年,李叔同归国,任上海直隶高级工业书院教师。教学国文和音乐。翌年参加“南社”诗社,被聘为《太平洋报》编缉。

1914年,35岁的李叔同参加西泠印社,与金石书画咱们吴昌硕时有来往。这一年,李叔同常常调集友生安排“乐石社”,从事金石研讨与创造。其实,从日本归国后,李叔同一向从事艺术教育工作达七年之久。

弘一法师

直至1918年,那一年,李叔同38岁。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来到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皈依老和尚了悟门下,法名演音,号弘一。从此,那个会作诗填词、书法作画、篆刻音乐,会演戏的李叔同走向了红尘深处,再会时,他是弘一法师。

本就善乐律的他,从此作了佛法的宏扬者,演佛法之音,以佛音唤世人的好心、善念及感恩、悔过,而且“弘一不弘二”,放下诸杂艺,将生平所绘油画赠予北京美专校园,将所藏印章,包含自刻及友人所刻的赠予西泠印社,将碑本笔砚、书法作品赠给画家周承德、老友夏丏尊、诸申甫,将衣物、书画书本、音乐材料等赠给学生丰子恺、刘质平,从此专弘佛法。

落发前的这一系列捐送之举,的确让人感到“诸艺皆废”之计划,但很快,法师就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事,他与艺术结缘太深,哪怕入空门,得摆脱,艺术也是如影随形。皈依同年9月,他应范古农之请,另购翰墨纸砚,开端书写经偈,尔后一发不可收,以书法弘佛法,包含抄经、题记、偈跋等。

弘一法师在人生的后十年,专心研究梵学。为复兴律学,不畏艰难,深化研修,悉心戒律,著书说法,实践实践,成为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也是国内外佛教界闻名的高僧。佛教界尊他为近代重兴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

弘一法师曾言:“见我字,如见佛法。”他便是经过书法竭尽全力地宏扬佛法,而书风也由在俗时的绚烂蜕变为平平、稚拙,这是修行佛法后心灵的迹化。他的书法藏锋入纸、线条圆浑,字形更是打破棱角,形散神不散,消灭矛头、气味内敛,有一种超然物外、安定安静的禅趣。弘一法师的学生丰子恺提出“人生三层楼”说,对法师由艺术人生提高到宗教人生作出了最为妥当、透彻的阐释。

丰子恺说:“人的日子,能够分作三层,一是物质日子,二是精神日子,三是魂灵日子。物质日子便是衣食,精神日子便是学术文艺,魂灵日子便是宗教。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挨近。二层楼的扶梯的最终极点便是三层楼,所以弘一法师提高到宗教,是必定的事。”

二楼连着三楼,所以丰子恺以为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通,这跟法师“见我字,如见佛法”在旨趣上也是一脉相承的。后来台湾作家林清玄也因而以为:“弘一大师的宗教情怀,是从艺术风格开展与提高出来的,没有艺术的李叔同,也就没有宗教的弘一法师。”

1937年3月,58岁的弘一法师在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教养正院做了关于书法的讲说,他说:“我觉得最上乘的字或最上乘的艺术,在于从学佛法中得来。要从佛法中研讨出来,才干到达最上乘的境地。所以,诸位若学佛法有一分的深化,那么字也会有一分的前进,能非常的去学佛法,写字也能够非常的前进。”

佛法赋予了书法“空灵”“寂静”的品质,这种宣传,也给书法家带来了更深层次上的心灵安慰,这种观念下的书法体悟,将书法超逸于日常有用,把书法带入一种遵从禅心的呼喊。弘一法师自评其书,“朽人之字所示者,平平、安静、冲逸之致也”,这是他的书法美学寻求。这种逸品质调,也必需要消灭技法的捆绑、打破碑本的隔膜,向书写者内心深处求。他甚至说“与常人所留意之字画、笔法、笔力、结构、神韵,甚至某碑、某帖、某派,皆一起屏除,绝不用心揣摩”。

“亦能够艺术而宏扬佛法利益众生”,这是弘一法师心心念念的。法师也用他“平平、安静、冲逸之致”的艺术,向咱们表达出他在佛法修行中所取得的美好感、满足感。他的书法作品线条纯洁,境地空灵,笔端没有一丝一毫的自矜功伐、幽愤不平、杂念苦楚。

待人以春风,对己以秋霜

“以戒为师”,本是佛陀去世前留下的遗训之一,佛法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烦恼,无非“戒律”二字。

弘一法师常说,戒律是为律己,不为律人,“律己,宜带秋气;律人,须带春风”。他平常持戒甚严,口里却从不臧否人物,不说人对错长短。若要说批判人,他就自己不吃饭。但他的不吃饭并不是与人生气,而是在替那人悔过,借事磨心。

跟他常在一同的人,知道他的脾气,每当他不吃饭时,就知道自己必定是做错事或说错话了,赶忙检讨改正。一天两天,你什么时候把错改正了,他才吃饭。至于你的错处,他一句也不说,而让你自己去说。

弘一法师还曾自号“二一白叟”,此号取自古人的两句诗,“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他说回想自己近十年所做的事,深觉自己德行短缺,成功的事很少很少,残损破碎的居其多半,尽管事实上,他的积德行善已遍及全国。

处处苦行,处处随缘

在落发的24年里,弘一法师黄卷青灯,晨钟暮鼓,一直保持着“过午不食,寒不逾三衣”的墨守成规,一肩梵典,两袖清风,三件衲衣,云游苦行。

素食唯清水煮白菜,用盐不用油,信徒供养香菇、豆腐之类,皆谢绝,原由是这些食材比其他的价格更高。他常说自己无福消受,“咱们即便有非常福分,也只好享用三分,愿以我的福分,施舍全部众生,一起享用”。

如此清修苦行,则有更上一层的随缘之喜,据夏丏尊回想,他们一次接见会面,弘一住在寒酸的小旅馆里,却说旅馆主人待他怎么和蔼;谈到他寒酸的手巾,珍重地说和新的也差不多;吃到一碗咸苦的白菜,他却如享盛宴。

在弘一法师,人世竟没有欠好的东西,全部都好,小旅馆好,粉破的席子好,咸苦的蔬菜好……什么都有味,什么都了不起。

他将琐碎的日常日子到如此境地,人家说他在遭受痛苦,他却似乎在吃苦,一茶一饭,他都愉悦丁宁,恐怕别人山珍海味里所品到的,还不如他在白菜里尝到的味道。关于全部的际遇,他全无成见,认真对待,这才是真实的摆脱,真实的吃苦。

以悲悯处世,以福缘施舍

弘一法师对人和物,都有特别的慈善之心,有一次,他到丰子恺家。丰子恺请他藤椅里坐,他把藤椅悄悄摇摆,然后渐渐坐下去。

每必如此,屡次之后,丰乃垂问。弘一答曰:“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或许有小虫伏着……先摇摆一下,渐渐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连寺里闹鼠害,破坏衣物,啮咬佛像,弘一法师都去翻阅旧典,找到饲鼠之法,每天投食两次,公然除去了鼠患。直到他西逝之前,还记忆犹新让人们在焚化遗骸时不要危害蚂蚁生命。

抗日战争迸发后,弘一法师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有必要念佛”,他寓居厦门万石岩,自题居室为“殉教”室,后厦门遭日机轰炸,弹片入室,弘一法师无惊无惧,泰然自若,并说:“为护法故,不怕炮弹。”

对万物都心胸悲悯,惜物、惜人、惜福,亦是他每时每刻所持的戒律,或许有人觉得弘一法师落发后,仍有太多“人情味”,其实菩萨都有千万法身,这亦不过是弘一法师其间一面,均是为了利益众生。

叶圣陶说弘一法师的字“蕴藉有味”:比如一位温良谦恭的正人,沉着不迫,和蔼可亲,在那里沉着论道……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翰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

时人都将弘一法师的墨宝都奉为至宝,一笔一画,都有如见弘一自己的高兴,其间味道,难以言表。

阅尽人世荣、辱、悲、欢,弘一法师由领会,到修行,度人度己度世,咱们或许没有由于他而领会禅机,却必定会为他的言谈举止而动容。

图片 | 玉泉寺数据中心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共享转发,自利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原创性、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