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都市生活圈资讯正文

过敏性咽喉炎 应该怎样预防过敏性咽喉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4-08 18:49:40  阅读:119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亦菲

  过敏性咽喉炎是一种因病毒或者细菌所引起的弥漫性炎症。可能很多人治听所过过敏性咽喉炎,对过敏性咽喉炎却不是很了解。那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过敏性咽喉炎的症状以及过敏性咽喉炎的治疗方法,如果你想知道的话,不妨来看一下吧。

  过敏性咽喉炎的症状

  过敏性咽喉炎的症状有哪些呢?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的,其实过敏性咽喉炎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声音嘶哑,咽喉红肿疼痛等症状,至于具有有哪些症状,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过敏性咽炎初发时,通常在医院检查时心肺功能显示都是正常的,后期,由于咽部粘膜反复受到刺激,多数可检查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心肺功能都相应发生不同程度损害,严重的出现咽痒咳嗽难止、咽喉红肿疼痛、午后或劳累后加重、严重时声音嘶哑,呼吸时咽喉有灼热感、胸部胀闷、头晕、头痛、失眠多梦,非常影响工作和生活。就医当地各大医院,西药治疗只能临时控制病情,服了太多消炎药,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减退,致使病情反复难愈,很容易演化成过敏性和病菌感染性并发的多元型咽炎症状,此时的治疗难度就大大增加了。

  由于过敏性咽炎属于免疫系统疾病,因此,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不可简单的等同于普通病菌感染类型的咽炎,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力,改善过敏体质,是防治过敏性咽炎的核心环节,然而,还是有许多过敏性咽炎患者因为始发时以为是着凉或小感冒,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还有部分患者反复上医院治疗,可能因为诊断失误,没有及时针对过敏症状进行施治,用药的过程当中常常与普通的支气管炎、肺炎等一并对待,这也难怪许多过敏性咽炎患者总是迁延不愈。

  一般引起过敏性咽喉炎的原因大家多是因为免疫系统降低有导致的,但是却还是有其他的一些生活中的因素会导致过敏性咽喉炎的。

  比如说天气突然变寒冷、饮用刺激性饮品、大量食用海鲜、嗜好抽烟喝酒、情绪长期低落、生活工作过度紧张劳累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咽炎的发作程度,因此,对于过敏性咽炎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增强细胞免疫力、尽快脱敏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其次就是针对咽炎的某些症状进行对症治疗,比如说针对咽喉红肿、发痒等炎症症状,脱敏的同时消除炎症、排除体内毒素等步骤也能够尽快缓解过敏性咽炎感官上的痛苦。

  西药治疗大多是暂时控制病情,但服用太多抗生素对人体有害无益,因为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咽喉部正常菌群失调。别忘记,抗生素太多也有副作用,会引起细菌抗药性加强,人体免疫功能减退,致使病情反复难愈。

  治疗过敏性咽炎偏方

  至于如何治疗过敏性咽喉炎呢?相信大家都很想知道吧。那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治疗过敏性咽喉炎的偏方吧。

  1、疏风利咽

  药物组成

  桔梗12g,玄参30g,桑叶15g,菊花15g,木蝴蝶15g,蝉蜕12g,荆芥7g,薄荷(后下)7g,黄芩15g,鱼腥草15g,甘草7g。

  加减

  热重或咽喉疼痛加金银花20g,板兰根15g,咳甚者加紫菀15g,百部12g,咽干加麦冬15g,玉竹15g,气虚加太子参30g,白术15g。

  煎服法

  每天1剂,分早晚二煎,日服2次,服时以缓缓呷服含咽为宜。

  2、射干麻黄汤加减

  药物组成

  射干15g,麻黄15g,生姜15g,细辛3g,紫菀10g,款冬花10g,半夏15g,五味子5g,大枣3枚。气紧、气促加苦杏仁、紫苏子、桔梗;声音嘶哑加胖大海、薄荷、诃子;咽喉疼痛加牛蒡子、马勃。

  煎服法

  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分服。

  3、金沸草散加减

  药物组成

  旋覆花6~9g(包煎),麻黄3~6g,前胡9g,荆芥6~9g,半夏3~6g,赤芍9g,生甘草3~6g。

  加减

  风寒咳嗽,不论久暂,可用本方;风热咳嗽,去荆芥、前胡,加芦根、薄荷、桑叶、菊花;燥热咳嗽,去荆芥、前胡,酌加天花粉、桔梗、浙贝母、瓜蒌、麦门冬、五味子等润肺清热;喉痒咳嗽不爽,似燥咳而实非,加桔梗;痰黄有热之象,加黄芩、栀子、桑白皮等清泻肺热;痰多而清稀合二陈汤;咳嗽而喘,加杏仁,取三拗汤之意予宣肺平喘;痰壅气促,上盛下虚,去荆芥、前胡,合苏子降气汤降气平喘、祛痰止咳;咳嗽日久,无明显外感者合止嗽散;伴病久气虚乏力,反复易感者,合异功散或玉屏风散等。

  煎服法

  每天1剂,水煎服。

  咽喉炎,相信大家对于咽喉炎的了解是比较多的。也知道咽喉炎的一些症状,如咽喉干燥,疼痛等。那大家知道咽喉炎如何治疗呢?今天小编为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咽喉炎的最佳治疗方法,同时还会为大家介绍咽喉炎的食疗法。有兴趣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引起咽喉炎的原因

  1、外界因素

  每当季节变更的时候,往往是病菌最多的时候,因此这个时候也很容易导致病毒或者细菌的入境,从而可能引起咽喉炎的病发。

  2、职业因素

  主要多发于嗓音工作者,如:教师、演员等。因长期多语言和演唱,可刺激咽部,引起慢性充血而致病。

  3、自身因素

  咽喉炎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如贫血、消化不良、大便长期秘结、心脏病、支气管炎、哮喘、肝脏病变、糖尿病及慢性肾炎等。

  咽喉炎最佳治疗方法

  1、患慢性咽喉炎,试用口含生大蒜头,坚持数月,咽喉炎可除根。口含生大蒜头最好挑紫皮独头大蒜。开始时辣得眼泪直淌,口腔粘膜也生痛,可时含时吐,且不要将大蒜头光滑的外表咬破。

  2、取西瓜皮适量,将西瓜皮放入锅中,之后加入两大碗的水,进行煎制,煎好之后加入适量的冰糖,最后饮完。对治疗咽喉炎很有帮助。

  3、患慢性咽喉炎,喉咙里老是发痒、发干,没痰但就是咳嗽不止,尤其是晚上,简直无法入睡。可在临睡前,找一小片“玄参”,含在齿边或舌下都行。放一整夜,早起后吐掉。

  4、取核桃10枚,去硬壳,不去衣,分早晚两次服。15天为一个疗程。核桃具有消炎、润肺、化痰、止咳等功效。可治咽喉肿痛、咳嗽等疾病。

  5、用火把5枚红枣的皮烤焦,冲入白糖水饮服;取适量茶叶用纱布包好,用滚热开水泡成浓茶汁,再加入适量蜂蜜调匀,每隔30分钟漱口一次,缓缓吞下,连用多次。这些方法对治疗咽喉疼痛、咽喉炎有较好的效果。

  6、大家不知道吧,按摩也是可以治疗咽喉炎的,只要每天起床之后在咽喉部位进行擦拭,几个月后病情就会好转哦。不过在擦拭的时候要使用油精。

  7、咽喉炎致使咽喉肿痛、嗓子燥痒、吞咽有异物感,可采取舌根运动法,能收到良好的疗效。即:闭口、舌尖抵牙齿,正转18次,反转18次,然后将口中津液分三次咽下,早晚坚持各做一次。

  治疗咽喉炎的方法

  1、西药抗生素

  西药治疗咽炎主要为抗生素类药物,对人体组织细胞破坏性很强,会抑制口腔及咽喉内正常菌群的生长,进而扰乱口腔的内在环境造成菌群失调,同时抗生素还具有很强的抗药性,使用频次过多,会产生无效反应。

  2、中药含片

  中药含片治疗咽炎的主要为清火、败毒、清咽利喉,对于一般性、初期咽炎症状具有缓解作用,在轻微性咽炎的治疗中比较普遍。但是,这仅治标不治本,长期吃又容易造成依赖,但咽炎问题又得不到彻底解决。

  咽喉炎治疗的饮品

  1、罗汉果茶

  罗汉果1个。将罗汉果切碎,用沸水冲泡10分钟后,不拘时饮服。每日1~2次,每次1个。功能清肺化痰,止渴润喉。主治慢性咽喉炎,肺阴不足、痰热互结而出现的咽喉干燥不适,喉痛失音,或咳嗽口干等

  2、橄榄茶

  取橄榄两枚,绿茶1g。将橄榄连核切成两半,与绿茶同放入杯中,冲入开水,加盖闷5分钟后饮用。适用于慢性咽炎,咽部异物感者。

  4、清咽散结汤加减

  药物组成

  桑叶、桔梗、前胡、浙贝母、僵蚕、半夏各6g。射干、岗梅、玄参各8g,蝉蜕、甘草各3g。

  加减

  声嘶加木蝴蝶、胖大海;阴虚津亏者加沙参、麦冬;脾虚者加太子参、茯苓;肺热者加桑白皮、天花粉。

  煎服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过敏性咽喉炎预防

  1、多喝水

  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金科玉律。此外,用盐水熏蒸喉咙也是缓解病情的好方法。可用一个大的碗或汤盆,多放一些煮沸的盐水,张大嘴对着蒸汽吸气、呼气,每次大约10—15分钟,每天2—3次。

  2、避免用嗓过度

  注意休息,减少操劳,适当锻炼身体。有全身性疾病者应积极治疗。若鼻咽部,口腔有疾病存在更要及时治疗。

  3、注意饮食

  时常饮用清凉润喉饮料和进食水果,如甘蔗、茅根汁、梨、荸荠、石榴等,每天早晨用淡盐水漱口,还可生吃萝卜或用萝卜做菜吃。

  4、注意保湿

  保持居室内空气湿润清洁,室内不吸烟,不把有刺激气味的物品放在室内。冬季用暖气取暖时应注意室内不要太干燥,可使用加湿器,或者在睡前放在暖气上块湿毛巾,以保持空气湿润。

  5、戒烟酒

  烟酒既可刺激咽喉又可使机体功能受损,应坚决戒除。少食煎炒和有刺激性的食物。

  6、适量饮花茶

  金银花、野菊花、生甘草、玄参、麦门冬、胖大海等,用保温杯开水泡代茶饮,每日不定时饮用。吴茱萸粉30克,醋调后外敷清泉穴,每日一次。青果常含口内慢嚼,徐徐咽其汁;梨连皮切片,青果3枚煎服,对咽炎均有一定的疗效。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有关于过敏性咽喉炎的一些症状已经治疗方法,相信大家现在应该也对过敏性咽喉炎有所了解了。因此也知道了过敏性咽喉炎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所以大家在平时生活的时候一定要多加预防才行啊,不能让疾病有机可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原创性、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