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都市生活圈资讯正文

浓郁华夏特征两湖区域石刻艺术最高峰湖北省恩施仙梵宇石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4-12 11:13:44  阅读:1105 作者:责任编辑NO。杜一帆0322

仙梵宇石窟,坐落湖北省恩施来凤县沙坨鱼种场关口上村酉水西岸。仙梵宇建凿于(东晋)咸康元年五月(公元335年) ,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前史,其开凿时代早于敦煌莫高窟(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云冈石窟(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和龙门石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是我国开凿时代最古远的石窟寺之一。仙梵宇也是湖北省仅有的石窑寺。

仙梵宇石窟,始凿于初唐至盛唐时期,后历代均有增凿,清代于龛上设檐。石壁全长200米,在中段开凿4个并排的大中佛龛,南段雕造18个并排的小佛龛,合计造像31尊。北龛、中龛、南龛高度均6米余,中龛内雕倚坐弥勒像二北子二菩萨像,弥勒高5.3米。南、北龛均为一结跏趺坐佛二弟子立像。佛像通高5米。南龛南侧为双观音立像龛,菩萨高2.7米。小佛龛内各雕一立佛,高1.5-2米。佛像肉髻低平,面相浑圆,身着双领下垂式架裟。菩萨头戴高冠,披巾垂于腹膝二道。造像均选用圆雕技法。北端刻"仙梵宇"落款及"咸康元年五月"题字。窟前原建有山门、观音堂、钟鼓楼、大佛殿等,后与窟檐均在文革中被毁。2006年,国务院发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梵宇石窟不仅是长江中游、两湖区域仅存的唐代摩崖造像,一起也是现存规划最大的摩崖造像,其间通高6米的大型倚坐式弥勒佛像,不仅在两湖区域名列前茅,在国内也是较早、较大的实例之一。

仙梵宇石窟以明显的民族化特征,从不同旁边面展示了我国石窟艺术风格及民间宗教信仰在长江中游区域的严重开展、改变,会集展示了长江中游唐至五代期间,最具规划和最为优异的石窟造型艺术,代表了两湖区域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具有不行代替的前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是长江中游区域石窟艺术的出色例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原创性、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