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都市生活圈资讯正文

收藏古玉赏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4-01 04:47:55  阅读:9568 作者:责任编辑NO。姜敏0568

象形玉佩

商代

高2.7、宽3.3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灰黄色。片状。站姿,鼻端勾卷成孔,躯体肥硕。颈上缘对穿一孔。此器双面均留切料痕迹。光素无纹。

牛首形玉饰

商代

高4.2、宽3.8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受土沁呈灰黄色。牛面中部起脊,牛角写实,阴刻双钩方眼。嘴至下颔对穿一孔。不和素常。技法简练纯熟,属商晚期风格。

鸮形玉佩

商代

高5、宽3厘米

现藏于新乡市博物馆

玉质青色。器圆雕一立状鸮,鸮勾啄,立耳,双翼并拢,短尾下垂,足尾处有小十字穿孔。通体以精巧双阴线琢出卷云纹。头顶饰一斜对穿,以供穿缀。

凤形玉佩

商代

长13.2、宽7.4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白润,经浸蚀部分泛黄褐色晕斑。体扁平,用丝锯镂空线刻。器呈回忆长尾夔凤形,周边为齿状,有四个单面钻成的小孔。双面纹饰相同,精巧写实,有石家河文明玉凤构图遗风。

鹦鹉形玉佩

商代

高8.4、宽3.6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黄绿色。高冠,冠边际出脊齿,圆眼,尖喙下弯成钩,身以阴线双钩法刻勾云纹,短翅长尾,立爪。造型及雕刻风格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鹦鹉极为类似。

刻铭鹦鹉形玉佩

商代

高8.4、宽4.2、厚0.6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青白色玉质,外表有大面积铁褐色沁。器物呈片状,雕刻一鹦鹉,双面纹饰相同,凤鸟俯首,“臣”字眼,勾喙,胸前出四组有扉牙。身饰羽翅纹。头上有冠,冠双面别离刻有“牧”、“侯”二字。冠部有孔,可穿系绳。商周时期,刻有文字的玉器很少,此器所刻二字,或许是器物主人的名或爵位,非常宝贵。

高冠鸟形玉佩

商代

长8.13、宽2.04、厚0.17厘米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玉质沁呈鸡骨白色。扁平状,弧形。一端刻成鸟首形,勾喙,圆眼,月牙形眉,头上以平行阴刻线刻出高冠,冠上有一圆孔。鸟的身体上以双阴线刻出羽翼,尾部齐平。

戈状冠凤形玉饰

商代

长11.5、宽3.5、厚0.4厘米

现藏于我国国家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灰白色沁。体扁平。凤鸟冠雕刻一大一小弯弧形援戈,中心有脊锋,前锋呈三角形,尖利,两头带刃,大援下部有扉棱和穿孔,可钦系。凤鸟呈侧立状,头后有角,棱形眼,尖喙,双翅拼拢,尾部向上卷起,爪呈钩状,尾、足各有镂孔。翅膀用阴线雕刻,表明羽翎纹,双面纹饰相同。

凤形玉佩

商代

长10.2、宽4.4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黄褐色,纯真莹润。方形冠,阴刻长羽纹,浅浮雕圆眼,喙略外翘,并对穿一孔,线条流通,粗细兼施,刀法刚毅。

鸟形玉佩

商代

长8.9、宽3、厚0.1厘米

现藏于新乡市博物馆

玉质褐色,有白沁。玉鸟呈伏卧状,为片状玉料琢成,圆眼,双面皆为单阴线雕刻,尾下垂,嘴有一圆孔以供穿缀。

鸟形玉佩

商代

高2.2、长4.4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青白微泛黄,夹有赭赤色朱砂。鸟侧身而立,变异长尾呈片状。下面以双勾彻线刻出鸟的圆眼、尖喙、鸟羽及涡纹形胸羽,胸下有一个圆孔,可知是垂饰之属。反面光素无纹。鸟形简练古拙,琢制线条刚毅流通。

鸟形玉佩

商代

高3.5、宽3.3、厚1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皎白温润,罕见沁色。燕首稍圆,前有三角形尖,圆凸眼。燕身张两翅,上以双钩阴线饰羽纹。尾部分两瓣,有一圆穿孔。

鸟形玉佩

商代

长2.6、宽1.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细腻温润,有少数铁锈沁。圆雕一小鸟,圆凸眼,张口。颈部有一横穿孔。身上减地浮雕羽纹,尾部以阴刻线表明。玉鸟细巧精巧,非常生动心爱。

鸟形玉佩

商代

长5、宽2.6、厚0.25厘米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玉质青色,有灰褐色沁及朱砂痕迹。呈片状,首部前仰,圆眼,身饰阴刻茸毛,短足,长尾下垂,在鸟的嘴部与胸部各有一圆穿孔,可穿系。双面纹饰相同。

螳螂形玉佩

商代

长9.7、宽2.2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黄绿色,有少数褐色沁。体厚重可稳立。螳螂圆眼外突,前肢折曲,身阴刻双钩云纹。

螳螂形玉佩

商代

长3.8、高1.3、厚0.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外表有铁褐色沁。扁平片状,镂雕一大腹螳螂,前爪及后尾处各有一圆穿孔。螳螂前肢曲折下勾,大腹宽尾,腹部仅以几道阴刻线装修。此器全体风格精约,形象传神,与商代常见细瘦之玉螳螂略有不同。

蛙形玉佩

商代

长2、宽1.5、高1.1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绿色,有少数水沁及土沁。圆雕一蹲伏之蛙,圆眼外凸,张口。通体光素无纹。此玉细巧,但形神兼备,是商代圆雕玉器的典型代表。

蜥蜴形玉佩

商代

长7.5、宽2.6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已受沁呈白色,并有土斑。器体为扁平片状。蜥蜴呈爬行状,三角形头,头尖部穿一圆孔。浮雕椭圆形眼,颈部浮雕两凸弦纹。四肢前伸,左后肢及尾断缺。反面光素。

蜥蜴形玉佩

商代

长10.5、宽3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灰白色。片状。蜥蜴肖生,呈爬行形。浅浮雕圆眼,嘴微张,并与颔底一孔相通,阴线刻足爪。形象生动。

鱼形玉佩(3件)

商代

上:长4.5厘米 中:长3.5厘米 下:长5.4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上:玉质青色。长条片状微弧。大头,体肥,尾下弯呈弧形。用阴刻线刻出眼、鳃、背鳍、胸、腹鳍和尾部,近口部有一穿孔,可钦系。中:玉质土黄色。扁平长条形。鱼嘴处单面钻有一小孔,可穿系,近尾处两头出鳍,鱼身刻出头部、眼睛、背鳍,斜尾。下:玉质青色,布满鸡骨白色斑。薄片弧形。头上部有一单面钻孔,可穿系,正反双面用粗短阴刻线琢出背鳍,尾部宽平,呈长方形,斜边。

兽形玉饰

商代

长6.5、宽2.5、厚0.4厘米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玉质青色,有灰褐色沁。呈片状,“臣”字眼,嘴部平齐,足部饰阴线,尾部有刃,嘴部有一穿孔。双面纹饰相同。

鱼形玉佩

商代

高2.8、宽6.9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白色,洁净莹润。鱼体呈新月形。眼部对钻一孔。阴线刻背鳍、腹鳍,尾端呈双面刃形,颇锋锐。

弧形玉佩

商代

长4.2、宽2.1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白色,头部有红褐色沁。整器呈弯条弧形,故又被称为璜形器。内弯处有几道弦纹和凸棱纹,似简化笼统的蝉,尾部分两支,又似羽翅。反面光素无孔。此种弯条形饰在商代墓葬中已出土多件,所饰纹饰多以兽面、蝉纹为主。

龟腹形玉版

商代

长7.9、宽4.7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灰白色,多有黄褐色斑。上部对钻一孔。正面阴刻格状龟腹纹,下端分尖叉。不和呈凹弧形,并有四个对称式橄榄形穴,表明龟版在占卜前进行钻灼的钻痕。

甲子表玉残版

商代

长7.4、宽3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灰青色。正面阴刻双钩“庚”、“寅”、“辛”三字,其间 “庚”、“辛”二字泐伤。“庚”、“寅”、“辛”应是“庚寅”、 “辛卯”之缺。字体明晰劲健,反面素常。此甲子表残玉版选用大字双钩法,是国内仅见之作。据陈邦怀先生考证,甲子表玉版原件为六片组成。每片文字两行,每行二十个字。此残片属第三片,文字在第二行。此玉版亦是古文字

研讨的宝贵材料。

虎纹玉璧

西周

直径16.1、孔径5.9、厚4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绿色,部分有白色和褐色沁斑。体扁平,玉料边际有残缺口,呈不规则圆形,但在纹饰设计时奇妙避开。器双面纹饰相同,内外沿有一宽边,内饰阴刻线及大斜刀阴线刻出的两只虎纹。虎呈旁边面行走状,眼为“臣”字眼,出较长眼梢,口吐长舌,身饰羽形斑纹,长卷尾。

玉琮

西周

高5.2、口径7.5、底径7.5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黄褐色斑。矮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出射较矮,射孔大而薄,外表光素无纹。

玉琮

西周

高3.3、口径6.4、直径7.5厘米

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玉质白色,半透明,有玻璃光泽。内圆外方,两头有短射。通体磨光,素面无纹。

玉琮(3件)

西周

左:高6、直径6.5×6.5厘米 中:高7.8、口径8.5厘米 右:高9、直径7.5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左:玉质黄褐色。矮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对穿大圆孔,高出方体,方体四角平面向下斜,上下形制对称共同,外表光素无纹。中:玉质黄褐色。矮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对穿大圆孔,高出方体,方体四角平面向下斜,上、下形制对称共同。外表光素无纹。右:玉质黑褐色,布满花白色斑。内圆外方,上下对穿大圆孔,高出方体,上下形制共同。外表光素无纹。

玉琮

西周

高20.7、口径9厘米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玉质黄绿色,玉色斑斓,半透明质感。体内圆外方,两头有射,射口较高。形制规整,通体光素。外表及内孔均抛磨光亮。

玉戈

西周

长11、宽2厘米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玉质灰白色,有沁。器身呈长条圭形,下有短内,内与戈身结合部有一圆穿,三角形锋。自戈尖以下有两道凹槽。

玉戈

西周

长11、宽2.7、厚0.35厘米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玉质青色,锋呈灰白色。扁平体。三角形锋,锋部尖利。援部有边刃与中脊,有上下阑。长方形内,两头磨薄,前端中央处有一双面钻圆穿。

玉戚

西周

高15、孔径7.5厘米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玉质灰绿色,有黄白色沁。器略呈圆形,两头近直。器两头各切削平直,有的有牙齿形凸起。玉戚最早见于华夏的二里头文明,商周时期这类器物逐步向瘦长开展,制造也变得较为简略。从考古发现来看,这类器物较少,多出于墓葬中,或许具有标志军事权利的仪仗效果。

人龙合体纹玉璜

西周

长10、宽1.9、厚0.5厘米

现藏于我国国家博物馆

玉质青黄色,有褐色沁。片状,弧形,璜下端两头,呈对称凹进状,双面雕双人首纹。以大斜坡刀与细阴线并用,线条美丽流通,为西周玉雕风格。人首头部毛发雕刻细密,向后披,额部微凸,“臣”字形眼,阔鼻,口微张,勾云形耳。器中部雕刻身躯,两躯体为彼此环绕状,用双线雕刻出身躯、肢、爪等概括及纹饰。璜下端还雕刻双龙首纹,长梢形圆眼,鼻上卷。璜两头顶部各有一对横穿孔。

龙纹玉璜

西周

长9.6、一端宽2.6、厚0.4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白色,有铁褐色沁。弧形,一端较窄,一端稍宽。器身以斜刀工艺雕刻四组龙纹。窄端有穿孔,另在三组龙纹中依据纹饰有必要进行镂雕。镂雕时先打孔再进行搜镂,状似逗点。此玉器型多见于西周中晚期,纹饰精巧,或许为组佩之一。

龙形玉璜

西周

长8.5、宽3.5、厚0.2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青中泛黄绿色,上有黑褐色斑。扁平弧形,仅为圆周的三分之一。璜面用细阴刻线琢出龙的头、发、身等,四边依纹饰雕出龙的身及足的概括。龙尾部钻有一孔,可穿系。正反双面纹饰共同。线条流通,纹饰明晰,雕刻精巧。

凤纹玉璜

西周

长9.2、宽1.8、厚0.4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绿色,部分有褐色沁及水沁斑蚀。璜为半圆形,两头有孔,双面选用斜刀工艺琢刻双凤鸟纹,凤鸟身上饰有羽翅纹,身体相连。此璜为清宫旧藏品,为典型的西周玉器。

龙纹玉玦

西周

直径3.9、孔径1.4、厚0.3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白色,有褐斑。器物为圆形片状,一侧开口。器表饰双龙,龙首雕椭圆形眼,龙身相交缠,身饰简练羽纹。玉玦最早呈现于新石器时代,曾是中华玉文明的来源标志物之一,商周时仍然昌盛,战国今后式微。

鳞纹玉玦

西周

直径10.1、内径7.2、厚0.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白色,有微沁。圆环形,玦口开口处细窄。玉玦在外环减地浮雕一圈鳞纹。此器造型非常共同,在传世及考古出土品中罕见。

人龙合体形玉佩

西周

长6.9、宽2.6、厚0.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白色,外表有铁锈色沁斑。片状器形,略呈弧形。以人龙纹装修,上部为人首,脑后爬行一龙,胸前又雕刻一弯曲龙纹,龙张口吐舌,卷鼻上翘。人物侧身屈膝蹲踞,脚部似踩一龙。这种以人与龙为组合图画的玉佩在西周玉器中出土较多。

图文来自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原创性、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