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都市生活圈资讯正文

北洋军阀138万大军每年为何叛乱是常态战士们只为了相同东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4-01 02:07:44  阅读:1155 作者:责任编辑NO。魏云龙0298

民国时期闻名的军事学家蒋方震,曾总结到“在我国,山东省从戎的人数最多,其次是直隶和河南”。巨大的陆军人数使政府经济往往绰绰有余,长时间拖欠军饷成为了军中常态。

北洋军阀控制时期,战役频发,各派军阀为了扩展自己的实力,便大举扩展戎行,伴随着戎行规划的扩展,军费的规划也逐渐扩展,兵愈多则饷愈少。北洋元年“其时南北两边军力共有九十五万九千八百零八人(约合九十个师),饷数共有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二千八百六十多元”,相较于满清而言,军费增加了几近一倍。

至1916袁世凯称帝之时全国戎行共有“八十七万八千零十人”,军费预算则为“一亿四千二百二十五万多元”,占其时北洋政府年度总开销的三分之一以上。1919年起,自直皖相争始,北洋各系军阀之间的对立日益尖利,战役不断,戎行和军费的规划也愈加巨大。1919年“全国戎行人数到达138万多人”,“

对数目巨大的车费开销,中心和当地关于军饷往往苛捐杂税,但仍无法补空巨大的军费窟窿,“故每月应领额数,往往不能按期照发,乃至延欠数月始行补给。数年以来大率如此”。无论是中心仍是当地戎行,长时间积欠军饷为常有之事,“乃至中心直属的劲旅吴佩孚的第三师,从一九一八年到一九二三年年都要追索欠饷”,军饷问题成为了影响戎行内部紊乱的首要的要素。

战士从戎交兵是为了吃军粮,但战士自身待遇就很低,“像咱们当弟兄的辅兵顶多的四两八钱,正兵顶多五两二钱。这四五两银子,扣去膳食,还不行零用,更不能养家”,养家糊口姑且缺乏,而仅有的军饷常常积欠,发下之后又被克扣,难以确保温饱,久而久之,戎行哗变不可防止。

1913年3月2日,“驻周口之防军因饷到稍迟,全营哗变,史管带现尚不知下落”。1920年4月4日夜,吴光新在信阳的驻军5营,因超越8个月未曾发饷,战士每月仅能得饷元5枚或8枚,仅够战士喝粥而己。至3月底,吴军曾暂发军饷两个月,数万元,军心稍安。但军饷发下之后,通过层层剥削,“至发放时每棚仅得钱千文,战士得钱八百文,三军大哗,仍将饷钱全数交还旅长,声言甘愿闭幕回家,不能在此挨饿,旅长赵汇福置之脑后,酝酿三日夜,遂如炸药之迸发不可收拾矣”,戎行恼羞成怒,遂顺势哗变。

1920年驻归德之毅军己有4个月饷未曾发饷,戎行经常有紊乱风声。5月上旬“驻守马木集之毅军突又发作第二次之哗变,一时枪声隆隆,喊声不停”。1922年7月14日,驻卫辉之北洋第二十四师,“因不发饷银哗变,任意掠夺纵火”。1926年5月10日,驻马店所驻之袁家骥戎行“忽于五月十日因饷未发给,发作问题,袁家骥统率甚严,立传团长问题,而团长恐有意外,煽惑戎行闯祸,适袁之卫队操切从事,致使激起新招团部戎行之哗变”。

总归,军饷的拖欠和克扣是激起叛乱的最直接的原因,因军饷问题所形成的叛乱贯穿整个北洋政府控制时期,无论是河南本省戎行或是客军都无法防止军饷的拖欠。北洋军中曾传扬一首“叛乱歌”:“莫打鼓,莫打锣,听我唱个叛乱歌。处处叛乱有原因,提起原因脑煞人。今天杀,明日战,替官长做了一碗现成饭。官长日肥兵日瘦,半年军饷全刻扣。你督军,我司令,装满腰包不嫌重”。

参考资料

【1】《豫省兵匪为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原创性、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